111學年十二年級「馬克白」畢業公演

< 記於 2023年夏日照海 12 年級「馬克白」畢業公演之後 >

文:Awu (郁茹) 老師

開始參與 11、12 年級高中孩子籌備「馬克白」畢業公演,是從參與協助口譯開始的…… 才剛結束主課,轉變成以口譯老師的身份陪伴這些孩子,是一個很有趣的經驗,有種「既參與又旁觀」的感覺。因為本就認識這些孩子,有時一邊幫孩子中翻英給 David 老師,一邊會有點雞婆地對 David 老師多說一兩句,補充解釋直譯之外的前因後果而因此參與了討論,這是「參與」的部份。但更大部分是「旁觀」,純粹作為一個語言通道,看著我所熟悉的孩子們在 David 老師的帶領下,一天一天發生肉眼可見的成長與蛻變。

青少年在這年紀,充滿著年輕活力的「輕盈」,但「馬克白」身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並不是一齣歡樂喜劇,有許多青少年尚未體驗過的「沉重」在裡面。要如何才能體現這份「重量感」?David 老師帶著這群孩子,頂著烈日在新埔的公園練習,用身體「跑」出輕盈力與重力的體驗,再試著由動入靜,把這樣的體驗帶到舞台姿態與台詞裡。David 老師教孩子們,我們是在讓自己打開一個接納的空間,去練習「聆聽」。不只是聆聽彼此,甚至是去聆聽周遭的氛圍與空間,讓永恆的原型,透過角色「進入」自己。是成為角色,而不是用力去「演」出一個表象而已。我在一旁看著孩子們認真專注的雙眼,以及一遍又一遍重複練習的毅力,不禁讚嘆。我每隔幾天去輪口譯,都看到又是一個進化版的他們,真的像是見證轉化的奇蹟,是有這樣能夠去「聆聽」學生的老師,以及願意「聆聽」老師的學生,才能催化這樣的轉變發生。

而因應照海美麗的自然環境,12 年級的老師與孩子提出要在 178 戶外大草皮進行戶外公演的構想,但實際上該如何進行?舞台怎麼設計、如何上下舞台?現場演奏如何配合?觀眾坐哪裡、怎麼坐,才能看得清楚聽得清楚?公演在傍晚,有白天有黑夜,入夜之後的照明怎麼辦?以上這些問題,都是 David 老師帶著孩子們集思廣益,佐以老師自身的經驗而討論出來的,這才有了公演當天如此生動而鮮活的舞台效果。

在馬克白的排演期間,還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插曲。這齣劇含有沉重的「死亡」情節與意象…… 無論是馬可白謀殺國王與班柯、麥克德夫全家妻小被屠、或是馬克白夫人的發瘋與自戕,這「死亡」主題,勾起了這群高中孩子心中隱隱的不安,而這不安的來由,卻是溫柔的體貼。David 老師跟我說,有些孩子私下向他表達了擔憂,因為有同學近期遭逢親人過世,擔心這樣相應的情節會讓同學難過。David 老師「聆聽」了幾天,感受到在這群孩子中,這些湧動的擔憂暗流,雖然來自於溫柔的體貼,但卻造成了一種「卡住」的狀況,不利於整個團體進入角色的流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徵兆,表示生命此刻召喚著孩子們,必須要更進入這個主題的學習與體會,於是即使距離公演日程已經有些緊迫,David 老師還是用了半個上午,帶孩子們圍圈坐下,讓每個人表達自己對死亡與自殺的想法。雖然這對於青少年來說仍然不是很容易,但至少是一個能夠對話的開始。

公演前幾天,高中生們決定住校,因為晚上也得加班排練。那幾天,白天是無雲的大晴天,大家從悶熱的溫室,移師到更熱更曬的 178 大草皮,開始把教室裡排練好的片段串起來,配合舞台現場的地景,練習整體走位與上下場。雖是辛苦地頂著烈日排戲、而且被小黑蚊咬得滿身包,但負責演出的 11、12 年級,與負責音樂、甫加入團隊的 10 年級,每個孩子都認真而專注,毫不退縮,也沒有一句怨言。大家都感受到時間緊迫所帶來的壓力,都努力在自己的角色、崗位上盡自己的一份力,讓整體能夠更好。印象很深刻的是,我早上八點半在 178 停車場停車時,遠遠地就看到兩位馬克白主演,已經自發地在草地上反覆練習台詞走位。「眾人一心地創造,一起把戲變得好看」的這個過程,是戲劇做為社會性藝術最令我感覺過癮的地方。做為旁觀者的我,看著孩子們的齊心努力(不只是台前的演出,還有幕後的一切分工合作),也深深地被感動著。

終於來到眾所期待的公演日,公演兩日各有一場,分別由不同的男主演擔任馬克白。我沒看過最終彩排的完整版,因此也是帶著未知,期待開演。一開場的女巫之舞,我在孩子們排演時第一次看到時還起了雞皮疙瘩,正式上場配上服裝、化妝、道具、配樂,實在是太好看了!詭譎的鼓聲,營造出滿滿的氛圍感,連 178 的狗狗們都感受到了,在謀殺國王的橋段,嗚嗚地吹起狗螺來~阿嗚~嗚~嗚~

第一天公演,看得出大家還是有些緊張,有些小差錯(但是沒有看過排戲的觀眾們應該是看不出來吧,嘿嘿),其中一個橋段,我看到有個角色上場好像忘了帶道具,在台下捏了一把冷汗,幸好台上另一位角色很快發現,馬上開始不動聲色地協助。或是台詞口誤,對手角色馬上在他自己的台詞上轉個彎圓過去。這種「互相接住彼此」的感覺,真的是太美好了!節奏也非常地順暢,真的有做到 David 老師說的 “biting the tail” 的流動與緊湊感。主演群 12 年級,在情感上讓我感覺到他們眞的「成為」了那個角色,讓我好入戲,入戲到都暫時忘記了他們本人,只看到「角色」。而協助眾多配角的 11 年級也非常稱職,即使一人多角,也很清晰地表現出不同角色的區別。做為觀眾,能看到一齣好劇,感覺非常地幸福。

第二天公演,是另一個不同風貌的馬克白,雖然風格不同,但都展現出了馬克白如何一步步陷入瘋狂與執著,好精采啊!因為第二場也是最後一場了,那種上台的緊張不再干擾大家,而更放得開,忘詞圓場更有默契,角色情感也更濃烈。而這一場,讓所有觀眾爆出鼓掌喝采的高光時刻,是麥克德夫將情緒張力拉到極致,將道具劍劈斷了的突發狀況,那時麥克德夫甚至不是在「救場」,而是很自然地、如本能般地反應出「麥克德夫在這個當下就是會這樣」的情緒與動作時,那個喝采,是觀眾被演員說服了,是演員不再是自己而是真的進入角色了,是角色帶著演員往前走了。

謝幕後,12 年級四位大男孩抱在一起哭成一團,我心中的激動也久久不能平復,因為認識每一位孩子,所以能看到當每個孩子能真的打開自己、進入角色後,那個角色如何帶著孩子去看到更多的可能性。那個探索,也許是前往不曾也不想碰觸的陰暗面,也許是前往想成為但還沒成為的英雄,無論是哪一種,只要在角色中「成為過」,下戲之後,我們就能夠更自由地運用自己的意志去「選擇」自己要或不要成為那個樣子。換言之,藉由臣服於角色,反而能品嚐到自由。身為老師,看見孩子們能夠藉由此次戲劇演出的整個過程,獲得這樣的成長,是最開心的事情了。而身為觀眾,追了兩天的精采好劇,只能說,超!過!癮!的!!!開心!!!

感謝所有參與「馬克白」畢業公演的 12 年級畢業生與 11、10 年級學弟妹,以及 David 老師、高中部老師們、家長們、翻譯老師們。祝福這個 2023年夏日公演所帶來的美好與感動,長留在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