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海有機村簡介

時間拉回西元2015年,在照海還是共學園的時代,熱心的家長們組成了建校籌備小組,假日東奔西跑在新竹縣各地尋找未來校地,當時新埔一直沒有列入大家的候選名單內,建校會議中大家對於新埔的印象是:「有很多工廠在附近、偶爾工廠會散發出奇怪的氣體,恐怕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在勘查一個又一個的地點後,很奇怪的每一個我們選擇的可能校地都會因為莫名的因素而流產,一次、兩次的失敗後,大家對於未來是否還能找到適合校地越來越不抱希望後,突然傳來一個消息,一個坐落在新埔三聖路上,有個可能的校地在等著我們,當建校小組的成員們一到這個地方,不約而同地相信:這裡應該就是照海未來的落腳地。

一開始,我們只是為了讓學校紮根在此停留,當學校正式搬到這個依山傍水、蓮華山環繞、隱藏百年香火鼎盛的三聖宮旁的校地後,孩子們一次次的探訪這個地區,驚豔山腳下湧泉不斷,行走在蜿蜒於上的飛龍步道,在山上望著山腳下的霄裡溪,才理解整個校地是被蓮華山和霄裡溪環抱於中,封閉而獨立。照海的孩子是幸福的,優游於這塊土地上,汲取養分,快樂學習。

當家長們正慶幸學校四周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孩子得以在青山綠水中,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連結著萬物的情感時,才發現鄰近農地仍沿用慣行農法,不但使用化肥,還定期噴灑農藥,『該如何讓孩子們生長於一個不被農藥所干擾、與自然共存的環境』開始成為許多家長心中的待解之謎。

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Steiner說自由的前提條件是:『要有能力認識這個真實的世界,要有良好的認識能力才能有自由,第二個條件是行動,因為對真實的狀態了解,而產生一個最適合那個行動。所以當有這兩個條件的時候,才有自由。』在我們理解學校周圍都是用慣行農法的真實狀態後,學校先租下校園周圍接近四分多的農地,讓孩子們在農耕課用自然農法耕作,透過示範讓在地耕種者理解不用農藥和化肥的可能。

2017年立春,三年級的孩子們在農耕課體驗種稻,孩子們藉著水牛的協助從犁田開始,孩子們犁田的時候,附近的農夫們都跑來觀看,嘖嘖稱奇,他們好久沒看過這種古法種稻了,現在的農夫們種稻工作的時間,要配合農機的程序,不像我們真的看天色而作,到了春分慶典那一天,孩子們一個個踏進爛泥地裡面插秧。四個月後,孩子們迎來了一場豐收,半分地收成350斤,碾米後有221斤。

豐收鼓舞了遲疑的大人,收割時一起分享的割稻飯連結起大家的情感,我們體會到這不只是一個學校,學校原來只是個種子,在眾人關愛的栽培下,種出了一個有機村~用自然農法復育大地的有機村。

從2017夏天的豐收後,一群熱心的家長集資買了一塊接近八百坪的農地無償給學校使用,被我們稱為愛心田。接下來熱心的家長康明與順泰,陸續租下鄰近農田(超過一甲地),以自然農法與BD農法種植稻米,收成後安全無毒的『康順米』除了供給照海廚房外,也販售給社群朋友。除了稻穀外,學校租用的農地也開闢了菜園與香草園區,並廣邀家長種植,讓照海農場慢慢從實驗農場邁入生產農場(『康順米』連結在此:https://tsiohai.hcc.edu.tw/照海有機村/照海社群/康順米/

除了不在耕種的農田中用藥,為了要相勸鄰近農戶別使用除草劑,家長們成立的農耕團團長康明,苦口婆心相勸農戶改變用藥習慣,並帶領家長志工定期幫鄰居們割草,期盼大家最後能理解別用除草劑毒害大地,而是用愛去耕耘大地。

為了讓有機村的能人志士有個凝聚願景的場所,榮譽會長文豪與惠卿伉儷還租下一大片地,並成立『一起吧』活動中心,提供親師生與社群聚會與學習場所,並設立『照海小舖』團購服務社群,讓安全食材落實到各家庭(『照海小舖』連結在此:https://www.facebook.com/照海小舖-517243168781011/)。

期待在不久後的未來,三聖路口進來後就是照海有機村(眾神守護的淨土),我們的孩子是走著田埂從學校到附近的農舍上著音樂課,沿路有滴著汗水的城市農夫們揮手打招呼,音樂課完畢後再手舞足蹈地步行到另一棟藝術樓畫畫。農事後的城市農夫們,坐在樹下乘涼順道上個家長成長課,待傍晚再牽著孩子的手回家。

每每從三聖宮的廣場往照海校園眺望,總會讓我們想起這一路建校的曲折故事,也許是三聖宮的神明們引領我們這個社群到這裡,也或許是照海校園對面的土地公帶我們過來,在這個年代,台灣有太多農地因為工業用途的重劃而流失,是需要一群有愛的人,一步一腳印的用愛復育地球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