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日到自然探索課程的圖像(四)

第四天

我們要告別紮營兩天的地方,早晨陽光依舊,早餐吃完鹹粥,收拾好背包、整理完營地,還有一些時間,山鹿老師要送給大家一個和山林獨處的禮物,分組依照身高,矮的在前,高的在後,戴上眼罩,雙手扶著前面人的肩膀,由兩個嚮導帶領一個行列,慢慢的移動,到了適合的地點,嚮導再一個一個把人引導到和山林約好的空間,慢慢的坐下,學習先用手觸摸環境中的東西,感受周圍有什麼東西,聆聽周圍的聲音,聞聞氣味,等一段時間再拿下眼罩,看看獨處的空間,耀眼的陽光部分的撒落,旁邊除了鳥鳴,還有小蜜蜂嗡嗡的在旁邊圍繞,好奇的停在衣服上,稍微的觀察牠身上的條紋、腳和翅膀,輕輕的動一下,牠就會飛走了,一陣子又會有蜜蜂圍繞,在安靜獨處時,是離自己最近的時刻,看著樹林中每棵樹都有不同的姿態,也看見樹木很努力地向著陽光生長,是一段很放鬆的時光。

親近溪流

在嚮導發出我們約定集合的聲音之後,大家又圍圓集合,再次的暖身伸展,喚醒自己的身體,準備往下一個方向前進,走到路上不遠處,就有溪流,可供我們裝滿自用水,紓解缺水的危機,山泉水喝起來特別的甘甜,只是太冰了,需要含在口中,才能吞下,我們再走到朝日駐在所,山鹿老師和嚮導們討論後,決定帶大家去附近的溪流裡面玩玩水和取公用水,清澈的溪水冰涼透心,孩子欣喜的踩著石頭往上游探險,也有人在溪旁泡泡腳、曬曬秋日和煦的陽光,有幾位嚮導更豪邁的在溪水中洗頭,利用自然陽光吹乾頭髮,也有幾個孩子如法炮製,有了新的體驗,於是我們親近了山,又能親近水,真是美好的禮物,在玩玩水之後,我們繼續揹上加了兩公升公用水而變重的背包,往楢山方向前進。

山下和山上的兩個家

到了楢山駐在所,先映入眼簾的是前人未收拾好的營火堆,還有整地的垃圾,塑膠袋、空罐頭、塑膠瓶、玻璃瓶,還有涼鞋、叉子、太陽眼鏡,各式各樣的垃圾,讓人很不舒服,我們要留下紮營還是走呢?嚮導們開會,決定要留下來重新的升起火來療癒這塊被人們濫用的土地,經過簡單收拾、清理出營火的空間,今天是我們這趟旅程,最後的一個晚上,也是孩子要經過考驗的晚上,搭帳、準備營火的所有工作要靠孩子自己分工完成,時間內完成的獎勵是山鹿老師加碼故事,孩子動力十足的開始選地紮營帳,再開始撿拾木材,分類木材,找大樹幹做椅子,找石頭圍營火圈,用樹枝搭營火堆,在弄得差不多時,發現附近沒有竹子,不知道怎麼做火小孩子的食物,開始卡住,人就開始鬆懈,開始聊天,直到太陽快下山,呈現虎頭蛇尾的現狀,這也是孩子目前的功課,經過求助嚮導們,嚮導老師帶領大家在附近尋找可供做圍火絨的蓬鬆纖維,我們找到乾芒草、棕櫚都是可以替代的植物纖維,可能性變大了,隨處都是可供利用的東西,又是一課的學習。孩子拉引火繩,山鹿老師和孩子壓中柱,為我們帶來了火,感謝山神的允許,也感受到今晚的營火特別開心的跳動閃耀著,可能是火帶來新生的療癒力量,給予這塊土地新的生機。今天的晚餐是咖哩飯,有蘋果和椰汁的加持,非常的香濃好吃,好吃到孩子都要舔碗了,依著營火安靜的吃飯,細細的品嘗每一口食物,每一口都是驚喜,哇!香香的蘋果,哇!甜甜的洋蔥、馬鈴薯,看不見碗裡的食物時,反而很專注在吃飯和咀嚼食物。飯後,又到了營火促膝相聚的時光,火光照耀孩子閃亮的臉龐,在相互分享之前,七八年級孩子要獻唱兩首分部合唱的歌曲,送給山神和每一個成就這次旅程的人,大人們小圈的圍著火,孩子站立環繞在小圈的外圈,分部的清亮、低沉聲音,穩穩的交織在一起,在山林間聽見孩子的歌聲,很令人感受幸福與祝福,真是美好的禮物,感謝山林對我們的照顧,相信孩子的心意已化在風中傳送出去。最後一次的分享,山鹿老師邀請孩子分享這趟旅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與學到的東西以及要感謝的事情,每個孩子都真誠的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歡笑聲四溢,每一天都有許多驚喜和收穫,也感謝這座山、火、水、生物和成就美好的每個人,就在這種感激的心情中,大家一起度過這個旅程的最後一夜,心中其實是有些不捨的,但如同山鹿老師說的:山林現在是我們心中的家,明天要回到山下的家,但是山林會永遠在自己心中,是內心永遠的家。

嚮導和老師的營火圈

每晚,嚮導和老師也會在孩子去睡覺時,一起圍在營火邊,彼此交換著今天的看見,每個人站在不同位置,都有自己可貴的分享,嚮導幫助老師從另一個角度看見孩子的改變與可能性,老師也從自己的角度,提供嚮導們在短時間更認識眼前的孩子,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脈絡,與一起分享每個深刻的感受,相互滋養著,為我們的孩子,找到更深切與自然連結的可能,嚮導也會看見團體的動力,意識與感覺孩子現在需要什麼,男生和女生不同的狀態,也需要更有意識用不同的方式帶領,非常感謝山鹿團隊的認真與專業,讓我在過程中受到很多的啟發,有更多的動力站在自己的位置,每個時刻都是新與心的出發。

待續……

小玲老師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五天

> 後記〜沉澱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