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日到自然探索課程的圖像(二)

第二天

早晨,自然的甦醒,頭從睡袋中伸出來,感受到冷冷的空氣,再慢慢地躺著,聆聽周遭的鳥叫聲,感謝今天是沒有下雨的日子,祈禱一切平安順利。開始收拾睡袋、睡墊,再拆除外帳、繩子,整理好背包,就和大家一起集中放置。很幸福的,嚮導老師已經幫忙再升起昨晚的火,煮好甜稀飯,熱騰騰的甜稀飯,也是每一口都有滿滿的力量,溫暖了我們。但是有進,也要出,在山上上廁所,也是一般人很大的挑戰,山鹿老師說了一個人的排泄物也是回饋大地滋養禮物的故事,我們要有處理的方式,首先,要找一個適合的地點,要遠離紮營的區域、隱密的地方、不要在路上,大樹旁是不錯的選擇,小號比較沒有問題,剛開始不習慣用樹葉清理,是可以使用衛生紙,但要用小塑膠袋,將用過的衛生紙打包帶回,畢竟,滿地的衛生紙是會讓人不舒服的,而衛生紙也不是山林原有的東西,那大號的處理是有方法的,請在適當的地點,用石頭或樹枝挖一個拳頭大的洞,蹲準的大在洞裡,完成後,再把挖出來的土覆蓋回去,上面覆蓋落葉,再用現有的東西,做一個記號,例如:疊石頭或是樹枝排形狀,以提醒別人,使用過後的衛生紙,一樣要打包帶回,保有無痕的山林。

自然捎來的訊息

我們在享用早餐之後,要準備離開這個地方,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要還原山林,山鹿老師和嚮導們,在煮完早餐後就開始冷卻火堆,將大木頭取出,細碎的木灰燼弄散以降溫,但是溫度還是很高,山鹿老師和大家一起討論火堆的處理,也說明他的考量:他有三個選擇,一個是等,一個是走,一個是用水降溫,等待冷卻的問題,就是我們的時間有限;放著不管,又會擔心火苗會造成災害;用水降溫,又讓他感覺火不太喜歡水,會發出嘶嘶的聲音,也是他從未用過的方式,在山鹿老師說完他的考慮之際,有一陣風從山間吹向樹林裡,開始下起落葉雨,那瞬間,我們所有人都安靜地看著那陣風,持續了一兩分鐘,似乎是山神傳來的訊息,山鹿老師就當下決定,用水來降低火堆的溫度,請大家取來自己的飲用水,每個人以螺旋的方式倒一點,水一澆下去,就發出嘶嘶的聲音,冒出大量的白煙,真切的感受到水火交融的力量,手摸灰燼,已大大的降下高溫,這時候,又有一陣風吹起,很微妙的時間點,好像在回應我們,這樣的風也不是常見,讓人感到很神奇,木灰燼也是植物的養分,我們將灰燼撒在樹下,將場地裡的木頭、木柴、石頭擺放在旁邊,營地的土地,再重新灑下落葉,回頭再看時,真的恢復原狀了,這是一個溫柔對待土地的方式,從火升到火滅都有很多細節是要被考慮與照顧到的,這個歷程,孩子看見也經歷了,相信有些火苗會在孩子心中升起,找到溫柔的對待我們土地的方式。

考驗的開始

我們開始揹上背包行走了,這一段到白石的路,是五天當中最硬的路段,有很多的上坡,約五公里的路,走到後面,腳快抬不起,感覺髖部、腿和肩膀的痠痛,引路的嚮導開始調整行走的速度,我們也調整呼吸,再慢慢一步步的踏著步伐前進,路途中間有一個考驗,我們要一個個人的走過橫跨薩克亞金溪的白石吊橋,橋長一百四十五公尺,落差九十公尺,連接兩座山,走到橋中間時,吊橋會晃動,但是有美麗的山景和溪流。看見一個怕高的孩子,努力的像企鵝般,僵硬的手放兩側維持平衡的走過吊橋,相當的讚嘆他有一個勇敢的跨越,沒有逃避,就是面對。

我們走到約下午才抵達白石駐在所,也是唯一完整保留建築物的駐在所,前面有一個平坦的地方,陽光灑落,我很舒服的找一個草地躺下,放掉全身的重量,有得到立即的休息,舒緩了身體的痠痛,我們紮營的地方是白石駐在所上方的樹林,這裡的平坦空間很大,我們的帳篷空間更加寬敞舒適了,考驗來了,今天我們要自己選地點,自己綁主繩、掛外帳、拉繩,嚮導只負責檢查確認,孩子們都身手俐落的完成任務,接著相同的分組完成搭營火和晚餐的準備工作,每一組都會做和昨天不同的工作,以更清楚整體的準備事務,今天搭火堆也是要考驗孩子的項目之一,怎麼蒐集乾細葉當引火燃物,怎麼搭建印地安式火堆,山鹿老師只是示範,示範完就拆掉,孩子經過一再嘗試,最後終於搭建出直立沒有倒塌的火堆,今天的鑽木取火也是孩子的考驗,光是拉引火繩,孩子就需要有很多的練習,要單腳跪地,用整個手臂的力量拉繩,出力和回應對方,感受彼此的力量達到平衡,是很不容易的鍛鍊,繩子還要維持在木棒的中間區段,已經慢慢天黑,我們要用頭燈的光照亮,山鹿老師最後還是出手協助壓住中柱的位置,讓孩子輪番拉繩,發現孩子手臂的力量不夠,需要一邊兩人一起拉繩,中柱也有孩子用雙手按壓協助穩住,旁邊人唱著歌,大家齊心:給我們火吧!請求山神的協助,嘗試了很久很久,終於,最後有火了,大家看著火光,感謝著!看著嚮導們忙著煮食,端上栗子飯,簡單的食材,卻非常好吃,也是我們都餓了,難得的飢餓感,讓我們更珍惜手中得來不易的食物,真實的感受到並非所有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是要集眾人之力,才能成就自己。飯後,我們大家圍著營火,分享著自己為自己找尋到的自然名與感到平靜的時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不同的看見,火堆在中間,也凝聚了大家的意識,仔細傾聽每個人的話語,也開始以自然名來稱呼彼此。

待續……

小玲老師

> 第一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後記〜沉澱與行動